天津北方网讯:近日,一位网友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时,在候诊区拍下了“学习困难”门诊的叫号情况并发到了社交平台上,这段视频一下子火了起来,并冲上热搜。“学习困难?这不就是给我家娃量身定做的吗?”“我感觉我娃需要!”不少家长纷纷评论。“事实上,教育是一门科学,一部分就诊小患者的家长都是期望值过高,以及孩子学习方法出了问题,‘学习困难门诊’的出现,也是在提醒他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教育下一代。”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石萍说。
2023年4月,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外,一个个带着孩子的家长坐在候诊区。有的七八岁孩子在位置上蹦蹦跳跳,有的在诊室外好奇地扒头,也有的孩子坐在位置上沉默地刷着手机,楼道中伴随着三三两两的家长和孩子从诊室出来后,拿着问卷坐在调表室中耐心答题。
(资料图)
当人们还在讨论“学习困难”竟然是病,而且有治的时候,这里的门诊早已约满。自从去年8月,天津儿童医院“学习困难”门诊恢复开诊后,号源秒没几乎成了常态。在这里,每半天放出20-30个号不等,家长进到诊室后,眉头紧皱的脸上都写着同一个疑问:我的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好?坐在凳子上的孩子,有的活泼,有的腼腆,有的东张西望。但无论怎样,医生们都会微微前倾,耐心捕捉患者所说的每个关键词,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也不一样,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个体化分析,弄清楚学习困难的孩子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很重要。”
采访当天,石萍接诊的一位小患者是10岁的壮壮(化名)。“孩子,喜不喜欢到学校学习?”当石萍抛出这个问题时,等来的答案却是,“我特别喜欢去学校,一想到要上学就特别开心。”
壮壮妈妈说,孩子作业的字迹凌乱如“暗号”,上课总走神,“应该是有‘学习困难症’吧!”壮壮妈妈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实在头痛。伴随着家长的不解,石萍解释说,在“学习困难”的孩子之中,大多数孩子会厌恶校园生活,但壮壮却相反。在对话时,她还发现壮壮情商很高,“他会经常把好吃的东西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,非常单纯可爱。”但壮壮妈妈反映,孩子在学习上成绩不好、上课不听讲、写字也很乱,随即还拿出了孩子的作业本……
“像这类孩子,我们就要搞清楚是孩子真的‘学习困难’,还是‘家长觉得他困难’。从检查来看,孩子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受损,这是是否药物治疗的关键。”石萍对症下药,她告诉家长,让孩子利用识字卡片记下更多的汉字和单词,写周记练习作文的逻辑思维,写字难看就用绘画的方式练习手腕灵活度……用家庭教育引领的方式,弄明白“不愿意好好学”的孩子为什么“不能学”,又为什么“不愿意学”,“父母是孩子的‘第一任老师’,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做事、自理方面的能力。”石萍对家长说,学习固然重要,但比起成绩,健全的人格、健康的体魄、正常的认知对于孩子走好未来的人生路至关重要。
在学习困难门诊中,类似这样的“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困难”的例子,大约占比40%,有的家长带孩子还看其他病的时候,看到了“学习困难门诊”的标识后,就会想着来挂个号看看。
在学习困难门诊,诊断是一个精细活儿。石萍和同事们每次要为患者预留15至20分钟的问诊时间,以及1到2小时的智力测试、神经发育评估、注意力评估、生活能力评估、课外因素评估和家庭问卷等检查时间,“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判断孩子的基本情况。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,得出专业诊断,制订治疗方案。”
一些就诊的孩子里,他们或多或少存在ADHD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)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。在石萍印象中,有一个二年级的小患者,“家长说,每次写作业都坐在孩子旁边辅导,付出了很多,但效果甚微。”在患者与家属的自述中,还提到自从上学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、东西丢三落四、人际关系差。
在权衡获益与不良反应的利弊后,石萍决定对小患者进行药物治疗,“他的社会功能受损确实比较严重,但对于儿童,我们开药十分慎重,只开了15天的剂量。”两周后复诊时,患者妈妈说孩子变了一个人一样。“老师表扬说他上课回答问题特别好,家长明显感觉回家后写作业顺利,虽然依旧有点好动,但学习状态提高了。”石萍回忆说,当孩子在学校受到表扬时,伙伴关系也会更加融洽,孩子就越来越爱去学校了。
这些年,学习困难门诊引起网络热议,很多人热衷玩梗:“上班困难科室了解一下?”“这真的不是家长自我安慰?”事实上,这还是挺严肃的一件事。在众多回复中有一位网友作为ADHD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)患者评论说,“在未被检出ADHD的时候,我因为行为和学习能力弱受到了很多指责,幸而在进行了系统治疗之后,才能融入班集体,并成功读到了本科。现在所谓‘学习困难门诊’的普及至少给了中国广大ADHD患者一个新的机会,不说改变一生,但也至少能减少在青少年时期受到的不必要的误解与指责。”
根据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》中的数据显示,学龄儿童中患ADHD的占比为3%-10%,30%-50%的患者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。在石萍看来,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,不仅仅聚焦于学习问题,也要通过科学诊疗,启发家长、学校、社会有的放矢,在教育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,没有哪一方可以袖手旁观、静待花开,“每当看到这些被老师、同学或是家长误认为小学渣的孩子,笑着来复诊,并自豪地讲着在班里开心事儿的时候,我都跟他们一样开心。”石萍说。